宜昌培育新质生产力追“新”逐“绿”——装备制造业跃升攀高
连日来,记者一行走进汽车、船舶、航天制造业生产一线,感受长江之滨、三峡大地上的装备制造业厚植产业根基,追“新”逐“质”,实现生产力裂变的强劲动力。
广汽传祺:智能制造,占据高地
机械臂灵活转动作业,AGV智能小车运行有序,每52秒就下线一台高质量的传祺品牌汽车。在广汽传祺宜昌基地,广汽传祺副总经理、宜昌分公司总经理梁伟彪告诉记者,去年宜昌基地生产汽车逾11万台,今年一季度生产已突破2.8万台,其中3月份生产1.2万台,一季度比去年同比增加15%。
广汽传祺宜昌基地可喜的发展态势,得益于宜昌政企协同,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生产和经营环境,让企业撸起袖子加油干。
广汽宜昌基地总装工厂。图片由广汽传祺宜昌基地提供
近年来,广汽宜昌基地对生产线实施智能化改造,致力打造集生产、物流、销售于一体的绿色环保、高效率、高品质、智慧型千亿级汽车产业园,以行业高标准打造智能制造标杆工厂与智慧园区。
目前,该基地汇聚了全球领先的自动、环保、节能的生产设备和工艺。冲压、焊装、涂装、合成树脂、总装实现最大程度的自动化;以物联网、人工智能、工业云技术为依托,全面打通各生产环节、车型开发和企业管理;以行业领先的智慧生产、智慧物流、智慧资源管理系统为大脑,打造了生产自动化、信息数字化、管理智能化、智造生态化的智能制造生态圈,在汽车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。
广汽传祺宜昌基地通过技术创新、要素聚合和结构优化,不仅实现智能制造目标,而且实现产业规模与质量的双重提升。宜昌基地生产的GS3影速、影豹两款主打车型,受到消费者青睐。GS3影速的销量不仅在全国小型SUV市场排名前三,而且海外市场销售“出圈”,去年广汽宜昌基地出口汽车近5万台。
梁伟彪说:“3月28日,宜昌基地产销累计突破40万台。我们还将力争2027年实现年产销20万辆发展目标,可共线生产A+B级传统、新能源、智能网联产品车。”
盛懋船业:绿色转型,产能扩容
在枝江市盛懋船业有限公司生产现场,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。公司董事长屈其明介绍,公司正加班加点赶制的船舶多达40艘,这得益于进入新能源船舶制造新赛道。
2010年,盛懋船业有限公司落户宜昌船舶工业园。2010年至2020年,盛懋船业年均交付的传统燃油动力船舶仅有10艘。
2020年后,盛懋船业在承接燃油动力船舶建造的同时,开始涉足新能源船舶建造。新能源船舶从小游艇、执法船建造起步,蓄积的技术实力让其在短短3年内实现了向新能源散货船、集装箱船、客船多门类船舶建造的转型,年创税收直逼千万元大关,几近转向新赛道前的年产值。
工人们在焊接船舱舱板。通讯员李贤 摄
去年起,盛懋船业承接的订单中,全部为新能源船舶。“腾笼换鸟”后,新能源集装箱船舶成了公司的拳头产品。正在建造平台上横卧的一艘巨轮,是湖北港口集团订购的由电池集装箱提供动力的108teu集装箱船。相对传统柴油燃料,既可节约船舶运行成本50%,还能实现零排放。
枝江市马家店街道党工委书记谭俊介绍,盛懋船业现已成为LNG、甲醇、电力等新能源船舶建造的核心技术拥有者。
据介绍,今年一季度,盛懋公司就已实现税收700万元,占去年全年税收的70%。按照目前的订单,预计今年税收将突破2000万元大关,产值、税收同比将分别增长300%以上。
凌云民航:依托技术,集群发展
在凌云(宜昌)航空工程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:凌云民航公司)民航飞机维修线上,高大宽敞的车间停放着两架接受“体检”的民航飞机,几名技术人员围绕在一张飞机结构图四周,在讨论“体检”方案。
凌云民航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,今年一季度,公司已完成整机喷漆任务5架次、大部件喷漆4架次;完成定检飞机3架次、起落架更换1架次、封存间隔检4架次,航线飞机保障83架次。
凌云民航公司民航飞机维修线上,两架民航飞机在接受“体检”。图片由凌云民航公司提供
凌云(宜昌)航空工程有限公司是凌云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全资子公司,下设有贝迪克凌云(宜昌)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、湖北凌科航空工程有限公司两家合资子公司和一个事业部(部件事业部),业务覆盖整机及部件维修、客改货、航材交易等多个领域。
2024年,凌云民航公司整机维修稳中有进,全年完成飞机维修任务113架次,合同额达1.1亿元;按飞机出场数量统计,2024年累计完成出场飞机77架次,完成AOG支援17架次,保障航线飞机362架次,飞机按时出场率从2023年的91%提升至94.8%,提升了3.8个百分点。通过加强市场谋划,成功开发飞机退租检和拆解业务,成为中国首家具备宽体机拆解业务能力的MRO企业;深度挖掘飞机喷漆业务潜力,完成各型号飞机喷漆任务19架次,喷漆任务量创历史新高。(来源: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)